「親愛的」?還是「欺愛的」?——致同帶您來拆解愛情詐騙手法 | 台北詐欺訴訟律師,台北刑事律師

《愛你到傾家蕩產》

小琳從沒想過,自己的初戀會發生在一個螢幕裡。

那天,她在Instagram收到一封私訊:「Hi,美麗的小姐,你的笑容讓我的心跳加速。」
點開一看,是一位西裝筆挺的男子,身材高大,輪廓深邃,標籤寫著:「國際企業家、投資專家、溫柔居家暖男」。

小琳半信半疑地回覆:「你好?」

對話就這樣展開了。

他的名字叫「David」,來自英國,在香港和新加坡都有投資公司。工作忙碌,卻每天抽時間關心小琳:「今天吃了什麼?」、「我今天好想你。」、「等我出差完,就飛去台灣見你。」

小琳從未被這樣溫柔對待過,每天等著David的信息,心跳加速,沉浸在戀愛的甜蜜幻想中。

一天,David語氣沉重地傳來訊息:「親愛的,我剛剛接到內部消息,有一檔虛擬貨幣即將大漲,我只告訴最愛的人。這是我們的未來,妳願意和我一起賺嗎?」

小琳有點猶豫,但David安慰她:「只要投1000美金,妳就可以賺回十倍!這樣,我們就可以快點結婚,在台灣買房。」

被愛沖昏頭的小琳,毫不猶豫地把自己的積蓄轉到他指定的「投資平台」。

然後,奇蹟發生了——她的帳戶顯示資金翻了五倍!

David興奮地說:「快加碼!這次機會難得!」

小琳越投越多,把自己的存款、信用貸款、甚至跟朋友借的錢,全都投入進去。

但當她想要提領時,系統卻突然顯示:「帳戶異常,需再匯款10%手續費才能解鎖。」

小琳慌了,問David怎麼回事,他卻開始支支吾吾:「親愛的,我現在有點忙,妳先自己解決,好嗎?」

後來,David的帳號消失了,投資網站也無法登入,小琳才驚覺,自己不僅失去了存款,連愛情都像是一場騙局。

以上的小篇故事僅是詐騙案件裡的一則,根據刑事局打詐儀表板統計,

自2017年開始至2024年9月止,因詐騙導致的總財損至少超過540億元。

 

感情詐騙的方式有很多種,其中最常見的就是:

1.假交友(徵婚交友)詐騙:利用甜言蜜語快速攻佔你的心

  某天,在網路上出現了一名說要與你共創幸福未來的對象。他的照片裡充滿了吸引人的魅力,長相出色,生活充滿品味,名牌包、豪車、高級餐廳,無一不展現著成功與優雅。他每天對你關懷備至,細心體貼,總能在你需要時給予安慰,讓你逐漸卸下心防,沉浸在這份「命中注定」的愛情之中。

你們開始頻繁地互傳訊息,甚至視訊聊天,讓你更堅信對方是真實存在的。他總是對未來充滿憧憬,說著「我們以後要一起旅行」「等我來找你,我們就可以真正開始幸福的生活」……他的溫柔與承諾讓你沉醉,開始相信他是為了你而來。

然而,當你沉浸在這場美好戀愛時,對方開始以各種理由向你借錢。他可能說自己投資的資金被卡住了,短時間內無法周轉;或者聲稱自己來找你的機票費或簽證費需要幫助。他的語氣依舊溫柔,甚至帶著無奈:「寶貝,我真的很不想這樣開口,但現在只有你能幫我。」為了未來的幸福,你毫不猶豫地轉帳過去,心想這只是短暫的困難,等他過來,你們就能真正擁抱彼此。

可是,轉帳後的他開始變得不再像以前那麼頻繁聯繫,甚至要求更多的金錢支持。也許他會編造更多故事——「我被海關扣住,需要繳清罰款才能過來找你」「我的家人生病急需手術費」……一筆又一筆的匯款過去,你開始覺得不對勁,但他依然用甜言蜜語安撫你:「相信我,再等一下,我們很快就能在一起。」

等到你終於發現真相,對方已經消失無蹤,社群帳號被刪除、電話無法撥通,而你投入的金錢也再也無法追回。你才驚覺,這不是命中注定的愛情,而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愛情詐騙。

 

2.假交友(投資)詐騙(根據詐騙儀表板統計,目前投資詐騙榮登排行榜第一名寶座)

某天,你在社群媒體上突然被一則投資廣告吸引。廣告裡的成功案例令人嚮往,豪宅、名車、奢華旅行,他們聲稱這一切都來自於「穩賺不賠」的投資計畫。不久後,你收到私訊,對方自稱是資深投資顧問,語氣專業且充滿信心,並熱情邀請你加入「VIP投資社群」,強調這是一個「內部機會」,只有少數幸運的人才能參與。

為了打消你的疑慮,他們會提供成功的投資案例,甚至讓你與所謂的「學員」交流,這些人都信誓旦旦地保證:「這個投資真的賺!我已經翻了好幾倍!」起初,你可能會有所保留,但當對方強調「機會稍縱即逝」「現在進場才能獲得最大利潤」時,你開始動搖了。

於是,你決定試試看,先投入一筆小額資金。讓你驚訝的是,沒過多久,你的帳戶顯示獲利了!對方鼓勵你加碼投資,保證「資金越大,利潤越高」,甚至說「這是一生難得的財富機會」。眼見資金短時間內增值,你開始相信這個平台是真的,於是投入更多存款,甚至不惜借款、動用信用卡,只為了趁這波行情大賺一筆。

然而,就在你準備提領獲利時,系統突然顯示「提領審核中」「帳戶異常,需補繳保證金」……你開始感到不安,聯繫投資顧問,對方卻要你「耐心等待」,甚至要求你再匯款就可以解鎖帳戶。此時,你才驚覺這可能是一場騙局。但當你試圖退出時,發現平台已關閉、對方的聯繫方式消失無蹤,所有的「獲利」只是數字遊戲,而你的真實資金卻已經不見蹤影。

為什麼這類型的詐騙我們都有聽過,甚至身旁的人也遇到過,但真的遇到時,還是會有人深陷其中呢?

詐騙不只是靠話術,而是精心設計的一場心理戰,它利用人的情感、信任、貪婪、恐懼等心理弱點,讓人一步步掉入陷阱。即使你聽過詐騙手法,當它真的發生在你身上時,往往會因為當下的情境、情緒或環境影響,而難以保持理性判斷。以下是幾個關鍵原因:

1. 情感聯繫,降低你的防備心

詐騙者不會一開始就讓你掏錢,而是透過長時間的培養,讓你產生信任感和依賴感。例如愛情詐騙,他們花時間建立親密關係,讓你認為這是真愛;投資詐騙,則讓你相信他們是真心想帶你賺錢的人。一旦情感介入,人就容易失去客觀判斷,防備心也會慢慢下降。

2. 利用假造的「真實感」讓你信以為真

詐騙集團越來越專業,會使用假照片、偽造成功案例、偽裝成合法公司、甚至提供短期小額回報,來增加可信度。例如:

愛情詐騙:提供視訊聊天、語音對話,甚至有「假家人」或「假朋友」來佐證身分。

投資詐騙:讓你初期投入小額獲利,帳戶真的顯示「盈利」,讓你誤以為這是正常的投資。

當你看到「真實的結果」,即使心裡有疑慮,也會開始說服自己:「這次應該是真的。」

3. 製造緊迫感,讓人來不及思考

詐騙者很擅長用「時間壓力」讓你失去冷靜,例如:

「這是限時投資機會,錯過就沒有了!」

「我的簽證有問題,現在不幫我,我就回不去了!」

「你的帳戶有異常,必須馬上驗證,否則會被凍結!」

人一旦陷入緊張情緒,理性判斷能力會下降,無法冷靜分析,就容易被扇動操作下一個步驟。

 

4. 逐步誘導,讓人難以回頭

詐騙不是一次性的,而是慢慢加深你的投入,讓你從「只是一點點」變成「投入太多,無法回頭」:

第一步先讓你投入小額金錢,讓你獲利,建立信心。

第二步讓你投入更大筆資金,開始感到壓力。

第三步當你開始懷疑,詐騙者會用「再補一點錢就能解決」來讓你不甘心離場。

第四步等你發現被騙時,已經損失慘重,甚至有人會想「再試最後一次,也許能拿回來」,結果越陷越深。

這種「沉沒成本效應」,讓人不願意承認自己被騙,而是想要透過再投資或再相信一次來挽回損失。

5. 人性本善,習慣相信別人

大多數人都習慣相信別人,尤其是當對方表現出關心、專業或誠懇的態度時,這會讓我們降低防備心。詐騙者正是利用這種心理,讓你認為「這個人不可能騙我」。有時,甚至當親友提醒你可能被騙,你仍會覺得「他們不理解對方多真誠」,從而忽視警訊。

6. 過度自信

新聞中常看到被詐騙的人,有部分都是高學歷、高知識份子,甚至法官,老師等,

這些高知識份子對自己的判斷能力有信心,認為自己「不可能被騙」。但詐騙手法越來越精細,甚至模仿專業人士的話術,讓人放下戒心。例如:
投資詐騙:對方可能使用金融術語、提供偽造的財報數據,讓人覺得「這是真的」。
假冒專業人士:詐騙者會偽裝成律師、醫生、教授等,讓高知識份子認為對方與自己「同一階層」,而較願意相信。

當一個人覺得自己很聰明,不容易受騙時,反而可能忽略一些細節,讓詐騙者有機可乘。

致同教您如何避免掉入詐騙陷阱?

不管對方說得多好聽,「錢」就是你的最後底線——不輕易轉帳、借款、投資到陌生人推薦的平台,並且多向第三方求證,例如警察,165詐騙等專業機構,甚至多跟自己的親朋好友談論此事,一定會有人幫你找出疑問點。

當「機會」看起來太好時,停下來問自己:這真的可能嗎?——

如果投資能「保證高回報」,愛情來得如此快速輕易,這樣的好事真的會發生在你身上嗎?

多利用政府資源,或網路搜尋(以圖搜圖)等方式查詢對方照片,資訊,看是否有人跟你遇到一樣的狀況!

不被時間壓力影響決策——詐騙者最怕你「冷靜」,所以一定會催促你趕快決定。任何涉及金錢的決定,都值得花時間深思。

即使我們都聽過詐騙的手法,當它真正發生在自己身上時,仍然可能被情感與心理操控影響。所以,不是「聽過就不會被騙」,而是要保持警惕,懂得如何在現實情境中辨識並抵擋詐騙。

勿貪、勿沈迷、凡事多求證!政府提供的反詐騙管道多加利用

165反詐騙、警察、往來銀行、金管會、身邊的親朋好友,多多求證,三思而後行。

免受騙的關鍵不在於「我是否夠聰明」,而在於是否能時刻保持警覺,不因自信而掉以輕心,並願意在發現異狀時,勇敢求助、立即止損。最重要的是,記住這條簡單原則:當一件事好得不像真的時候,它很可能就是假的。

 

TOP